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时间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不仅是自然节气,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大春祭节日。
清明的节俗内涵丰富、各地不同,而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的可归纳为两大传统礼俗:一是扫墓祭祖、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愉悦身心。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融汇节气与风俗为一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也体现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
清明
又到一年清明时,万物吐故纳新,大地一派春和景明,正是行清墓祭和郊外踏青的好时节,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类清明常见物品的古今习俗和海关归类知识吧。
线香
一说到清明祭祀,脑海中难免会浮现起青烟缭绕的场景,香在各类祭祀仪式中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祭祀烧香的前身或许源自先民通过焚烧香料来祭天的习俗,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宗教传播,烧香逐渐演变为祭祀中的固定仪式。“以此真香摄召请,当愿亡者悉遥闻。”古人相信香燃烧产生的烟气可以将祭品和祭文带到天地之中,与先祖建立联系。对现代人来说,进行烧香仪式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先人表达哀思怀念和对未来祈愿祝福的寄托。
【归类小知识】线香可用于多种场合,其中包括宗教仪式用香,且其主要使用方式是通过燃烧来散发香气,因此应归入税则号列3307.4100。
菊花
清明时节正是春夏交际之时,却能常常看到在秋季开放的菊花,这是因为菊花的花语中除了高洁无私,还有着怀念、思念的含义,因此常用来表达对已逝亲近之人或是尊敬之人的思念和不舍。人们在为先人扫墓或是前往烈士陵园祭拜时,常常会佩戴或是在墓碑前放置黄色或白色的菊花,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哀悼和悲痛之情,菊花也因此成为了清明祭扫的代表性花卉。
【归类小知识】菊花的海关归类与其所处状态或性质有很大关系,鲜活的菊花植物应归为0602.9093,鲜切菊花花束应归为0603.1400,而用布纱丝绸、塑料、金属、皱纸等材料制成的仿真花则归入6702项下。
青团
青团,又被称作艾团、清明团子,据考证青团之称约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青团主要被用作南方地区祭祀时的供品以祭祀天地和先祖,团团圆圆的形状也寄托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祈愿;而如今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日益淡化,转而成为了一道在江南地区常见的清明特色时令点心。
【归类小知识】将新鲜艾草的汁拌入糯米粉里揉搓成面团,再包裹各色馅料,最终形成了外皮软糯,内里香甜,清香悠长的碧绿糕团。根据其主要原料以及制作工艺可知,青团是一种包馅面食,因此应归入税号1902.2000项下。
风筝
自古以来,放风筝都是清明外出踏青时的必选活动之一。在古人眼里,清明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还是一种祈福活动,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厄运和秽气。人们会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的疾病或是遭遇的灾祸写在风筝上,待风筝放上天后剪断引线,让风筝随风飘去,认为这样便可以放走疾病和晦气,交上好运,消灾祛难。
【归类小知识】现在的我们放风筝更多是享受奔跑在春风和青草之间的轻松与快乐,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风筝属于供人(儿童及成人)娱乐用的玩具,因此应归入税号9503.0089项下。
帐篷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高,在传统节日的场景里常常能看见各种新式装备的影子。帐篷如今已是外出踏青的必备好物之一,清明假期去郊外踏青时,在青翠的草地上总能看见搭起了各式各样的帐篷,在开阔的自然环境中为家庭提供舒适惬意的私人空间。家庭常用的露营帐篷一般有帐杆作为支架或者多杆交叉支撑,上面再加盖内外账,通常包含防雨、防晒、防风、透气和隔温等功能。
【归类小知识】帐篷需要结合材质来进行归类,合成纤维制的帐篷应归入税则号列6306.2200,而由其他纺织材料制成的帐篷则应归入子目6306.29项下。
来源:阿拉甬关
小贴士:
厦门卓诚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具有专业的商品归类团队,执业归类师均经中国报关协会考核通过。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过商品归类服务,积累丰富的归类实例经验。
业务咨询热线:0592-5607731(Amoly 陈经理)/1805983087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