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L.) O. Ktze.)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叶为植物源性食品,HS编码以0902开头。2023年我国茶叶出口13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为36.75万吨,出口额为17.39亿美元,其中绿茶出口量占比超八成。
国际标准《茶叶分类》(ISO 20715:2023)根据茶叶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将茶叶分为红茶(传统红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碎绿茶、抹茶)、黄茶(芽型、芽叶型)、白茶(芽型、芽叶型)、青茶(乌龙茶)、黑茶(普洱熟茶、其他黑茶)六大类。
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的茶,近年来,随着晴隆县古茶籽化石的出土,贵州各地成片古树茶的发现,以及文献史料的深入发掘,“世界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源在贵州”逐渐成为共识。
我国现代茶区主要划分为四大茶区,即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贵州属于西南茶区,是国内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适宜种茶制茶条件的茶区,是国内业界公认的高品质绿茶重要产地。
我国首个国家茶叶研究机构“中央实验茶场”在抗战时期落户于贵州湄潭,贵州最早的功夫红茶与炒青绿茶均在此地创制,开创了中国现代茶工业起源,也为该地蝉联“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奠定了基础。
你知道“中国抹茶之都”在哪儿吗?
目前,贵州抹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抹茶系列产品已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贵州铜仁被授予“中国抹茶之都”“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的称号。
贵州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形成了黔中名优绿茶、黔东优质绿茶抹茶出口、黔北绿茶红茶出口、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黔西南古树茶早茶五大产业带。
一、茶叶出口备案
1 线上办理渠道:
“互联网+海关”或 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2 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3)《关于公布实施备案管理出口食品原料品种目录的公告》
(4)《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管理规定》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提示:
(1)申请人通过“多证合一”方式提交申请的,申请人办理市场监管部门市场主体登记时,需要同步办理报关单位备案的,应按照要求勾选报关单位备案,并补充填写相关备案信息。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多证合一”流程完成登记,并在市场监管总局层面完成与海关总署的数据共享,企业无需再向海关提交备案申请。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其他方式申请的,应当取得市场主体资格,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分支机构,其所属企业已完成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
详见“贵阳海关报关单位备案指引”。
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提示: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行业协会等组织均可申请。申请时提供下列材料:
(1)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申请表。
(2)种植场平面图。
(3)要求种植场建立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疫情疫病监测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制度、生产和追溯记录制度等。
(4)种植场负责人或者经营者身份证。
(5)种植场常用农业化学品清单。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上述资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上传)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提示:
受理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拟从事出口的食品生产企业。企业已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
(2)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可追溯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出口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持续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进口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国际条约、协定有特殊要求的,还应当符合相关要求。
图片
图片
主管海关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予以备案。
二、茶叶出口申报注意事项
1 部分法律法规摘要:
2 出境申报
按规定进行出境检验检疫申报,接受海关监管
三、技贸知识简介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界贸易组织(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所管辖的影响国际货物贸易的技术措施的统称,是一种限制进口为目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TBT措施,以及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卫生相关的SPS措施。只有当产品经检验、检测、检疫、注册、监管,符合该国的安全、卫生、环保、质量等技术要求,取得相关认证证书,才能进入该国市场销售,是企业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前提条件”。
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有多大?
据联合国统计,技术性贸易措施与全球70%以上的贸易直接相关。海关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显示,近十年每年我国有超三成的出口企业受到影响,直接损失和新增成本总和约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5%。
(1)直接损失:企业产品遭受国外扣留、召回、销毁、退货等处罚,可能造成大量直接经济损失。
(2)新增成本:新增成本企业为适应新要求而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造、更换标签及包装、新增检验、检疫、认证、处理及办理各种手续,可能新增大量费用。
2 茶产品相关技贸措施常见形式
(1)种植基地、加工厂注册要求
(2)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3)食品微生物指标要求
(4)食品添加剂要求
(5)食品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6)食品接触材料要求
(7)食品标签要求
(8)包装要求
3 信息来源
(1)我国商务部曾出台“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如《出口茶叶技术指南报告》《出口绿茶技术指南报告》《出口商品技术指南-输欧茶叶》《出口食品标签、添加剂限量技术指南报告》《出口食品污染物、农残限量技术指南报告》。
(2)收录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3年第5期)的论文《国内外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对分析》,将我国与CAC、欧盟、美国、日本、摩洛哥茶叶农残限量进行比较。
(3)重庆海关发布的“渝关技贸之声”栏目针对RCEP成员国撰写了《RCEP成员国茶叶出口通关及农残标准速查宝典》,《重庆市重点商品出口RCEP成员国业务指南(红茶篇)》(上、中、下)重点对马来西亚、新加坡监管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
(4)绿茶技贸研究评议基地撰写的《“国际茶日”话茶叶出口》介绍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代表国家的技贸措施,总结了我国输欧盟、日本不合格茶叶中的高频超标农药。
(5)由于标准动态持续更新,出口企业除通过合作方、境外食品安全管理主管机构等渠道获取,可以还通过以下方式查询了解相关标准要求和动态:
i: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http://jckspj.customs.gov.cn);
ii: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http://www.tbtsps.cn)
4 其他值得注意的法规标准
(1)2023年9月6日发布、2024年9月6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GB 31608-2023)是我国茶叶的首个强制执行的产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茶鲜叶”和“茶叶”的定义,还对茶叶的感官要求、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提出明确技术要求。如原料应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不含非茶类夹杂物;该标准明确茶叶与一般的食品不同,不应使用食品添加剂。
(2)特别规定。2005年欧盟颁布的(EC)396/2005号法规,对无具体限量标准且不属于豁免物质的农药残留实施0.01mg/kg的默认标准。2006年日本《食品中农药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将设限外的农药残留全部按一律即限量为0.01mg/kg,明确设限外农药残留超标将视为违法。2016年韩国开始实施农药残留肯定列表制度(PLS),也称为“一律限量”,即对韩国未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农产量采用统一残留限量标准0.01mg/kg,2019年又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农产品;韩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收录在《食品公典》,包含“茶中农残限量的6倍适用于茶提取物”的规定。
四、技贸研究评议基地及技贸应对案例
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简称技贸研究评议基地)是由海关总署标法中心与各直属海关、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和行业中介机构等在产业集群地共同建立的全国性技术服务平台,常态化履行信息收集、法规研究、措施评议、风险预警、咨询服务、影响调查、技术攻关、资源共享等职能。
(遵义)绿茶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作为该产品领域全国唯一的技贸研究评议基地,由“海关与地方商务”等共建,办事机构设在遵义海关。
1 案例背景
2023年7月7日,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出的G/SPS/N/EU/653号通报,发布修订茚虫威(indoxacarb)在多种产品中的农残限量的法规草案,该草案拟将茶叶中茚虫威限量标准加严100倍、由5mg/kg变为0.05mg/kg,将会对我方输欧茶叶造成受阻问题。
2 应对措施
贵阳海关充分发挥绿茶技贸研究评议基地作用,开展了企业影响专项调查、代表国家和国际组织农残限量对比、国际农药残留标准制定方法研究等方面工作,找到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关于茚虫威的最新评估结论。鉴于欧方本次修订缺乏科学依据,要求其按照“协调一致原则”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并通过海关总署口径向欧盟提起函询。
3 应对成效
收到我方函询后,欧方放宽了茶叶中茚虫威的农残限量标准:自2024年8月14日起欧盟全面适用新法规,新规对所列产品进行了普遍加严处理,相关限量标准范围自0.01-5mg/kg,茶叶成为本轮修订后唯一维持5mg/kg、也是限量标准最宽松的产品。
本次对外交涉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维护了我方企业利益,惠及农药行业和我国每年出口欧盟的2.7万吨、8亿元茶叶。
4 小结
企业遇到国外技贸措施不要慌,记住:“三步”!
1.措施内容不清不实:及时咨询;
2.措施发布还未实施:积极评议;
3.措施拟实施或已实施:提出关注。
来源:贵阳海关发布
小贴士:
厦门卓诚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具有专业的商品归类团队,执业归类师均经中国报关协会考核通过。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过商品归类服务,积累丰富的归类实例经验。
业务咨询热线:0592-5607731(Amoly 陈经理)/18059830870(微信同号)